洱海生態廊道工程榮獲LILA2022國際景觀大獎——基礎設施類別獎
發布時間: 2022年07月05日 來源:中水北方勘測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 瀏覽次數:245 [返回]
近日,由我公司牽頭聯合華東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正和恒基濱水生態環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設計的大理市環洱海流域湖濱緩沖帶生態修復與濕地建設工程(洱海生態廊道工程),從世界各地眾多已建成項目中脫穎而出,成功摘得LILA 2022國際景觀大獎——基礎設施類別獎(Winner of the LILA 2022 in Infrastructure)。
LILA國際景觀大獎是全球著名的專業獎項,由Landezine網站主辦,目的是表彰為探索現代景觀做出貢獻和努力、為行業面臨的困境提供創意解決方案的設計團隊。LILA國際競賽希望能夠找到富有創意性、挑戰性及實驗性的設計公司和設計方案,為現今我們面臨的城市、生態等復雜問題提供相應的創新性解決方案。
洱海位于我國西南邊陲的蒼山腳下,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一部分、大理市重要飲用水源地,也是以白族為主的眾多少數民族聚落地。作為大理的“母親湖”,風光綺麗的洱海為大理市發展提供了重要的自然環境與資源。然而,20世紀70年代后,人口增長及旅游業飛速發展加劇了人地矛盾,昔日清澈的湖泊面臨著富營養化、水華爆發、生物多樣性下降、入侵物種加劇等生態環境問題,特征生物—海菜花數量迅速下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易危(VU)物種。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一定要把洱海保護好”的重要指示,由我公司設計總牽頭并承擔了大部分設計工作,涵蓋了790多公頃的生態修復和濕地建設,129公里的環湖生態廊道和若干環境監測站點,涉及30公里污水管網的完善和5個帶有濕地修復功能的科研實驗基地等。項目遵循“生態優先、生態安全、整體規劃、系統治理”的原則,以洱海保護為根本出發點,整體方案致力于尊重、保護和強調場地內的獨特自然、文化遺產,設計重塑了人、社會與自然的關系,通過以最小干預的設計方式最大化地發揮自然功能,重振了大理逐漸衰敗的標志性水域,使當地民族特色文化景觀恢復、湖濱帶生態系統修復和瀕危物種棲息地恢復與周邊城市及人類社會發展實現了共同進步。
工程建成后洱海水質顯著提升,生物多樣性困境被扭轉,人類與湖泊的紐帶也通過生態廊道被重新縫合,代表清潔水體的海菜花又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野,其生物量占比和建設前比增大了6倍,面積達到了10萬平方米左右,并且還在不斷擴大。同時,通過打造綠色環湖生態廊道、建設低干擾服務系統、串聯布點基礎服務設施,如本土文化元素驛站、清潔能源的觀光游覽車、消隱觀鳥平臺、自然材料坐凳、低照度月光照明、智慧系統高效管控等,滿足了周邊村落人群及游客的基本需求,引領當地低碳、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我公司作為項目的設計總牽頭方,采用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NbS)構建了系統的流域綜合治理體系,通過進行湖濱緩沖帶濕地生態修復打造“會呼吸的湖泊”,于蒼山-洱海之間構建自然、健康的生態安全屏障,有效削減入湖污染,以“重塑湖岸自然空間、完善健康湖泊生態系統、形成可持續自管理體系、增設低干擾服務系統、保護洱海自然神圣遺產、弘揚多民族歷史文化”等措施,使洱海湖濱緩沖帶逐步恢復到韌性、健康、可持續的自然狀態。
本次洱海生態廊道工程成功獲得LILA 2022國際景觀大獎,實現了我公司水生態景觀特色產品在國際該領域的突破,對于進一步擴大公司影響力、致力于國際河湖治理與保護具有重要意義,并通過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全球氣候變化下的湖泊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一種可參考的應對策略。